相關內容
孟加拉陶瓷業面臨多重困境:天然氣危機、美元短缺與高融資成本
孟加拉國正面臨嚴重的天然氣危機,這增加了當地和出口市場的商品制造成本。最終,這些額外的成本可能會通過提高物價的形式轉嫁給消費者,進而影響該國經濟環境。
由于孟加拉當地的天然氣產量較低,各領域工廠長期以來一直受到能源供應不足的困擾。然而,最近兩周的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據孟加拉國營企業Petrobangla的數據顯示,目前政府每天只能供應2,500 mmcfd(每天百萬標準立方英尺)天然氣 ,這是自2020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實際上,孟加拉國的天然氣需求量為3,800 mmcfd,這表明供應情況嚴重不足。
這一危機對孟加拉的兩大支柱產業——紡織和服裝行業造成了重大影響。這兩個行業占據了孟加拉國出口的85%,并為當地貧苦人民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然而,由于天然氣供應不足,這些行業的生產遭受了嚴重打擊。
除此之外,天然氣供應問題也對陶瓷行業產生了影響。“由于天然氣供應不足,制造商無法讓工廠滿負荷運轉,這是陶瓷行業在2023財年沒有實現預期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孟加拉國陶瓷制造商和出口商協會秘書長伊爾凡·烏丁表示。
去年,為了防止外匯儲備枯竭,孟加拉政府停止了直接從國際現貨市場購買液化天然氣,這導致了國內生產長期不足,能源供應急劇下降,天然氣危機也進一步加劇。根據孟加拉國出口促進局的數據,在2022-2023年度,陶瓷產品(瓷磚、餐具和衛生潔具)的出口同比增長4.91%(2021-2022年度出口增長32.95%;2020-2021年度增長11.23%)。很顯然,相比于前兩年,2022-2023年的增長率不盡如人意。
這場能源危機對孟加拉的企業造成了沉重打擊,而此時本幣大幅貶值、支付進口付款所需的美元短缺以及銀行利率上升的壓力也使得企業處境更為艱難。由于外匯儲備大幅下降,過去兩年塔卡兌美元貶值約30%,導致進口成本上升。同時,7月份貸款利率上限取消,銀行業的資金成本也有所上升。
孟加拉國國際商業論壇主席胡馬云·拉希德表示:“由于美元大幅升值,做生意的成本有所上升”;兼任Energypac發電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的拉希德表示,美元短缺、天然氣危機和銀行利息增加都給企業帶來了壓力。
哈特姆表示,波動的匯率、高昂的融資成本以及嚴重的天然氣危機對行業造成了嚴重打擊。如果企業不能順利地按時生產和出口,許多企業主可能會面臨違約的風險。業內人士和分析師指出,更高的生產成本將轉化為更高的成品價格。這意味著過去一年半一直在努力應對通貨膨脹的消費者,其生活成本可能會再次飆升。
如果企業選擇提高價格來應對生產成本的增加,這可能會降低孟加拉國在國際市場的吸引力,導致國內外銷售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