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內容
中國人的餐桌上,每3件瓷器就有一件來自山西懷仁
這是一個僅有35萬人口的城市,卻有5萬人在從事著制陶產瓷工作。
這里每秒鐘能生產出近100件日用瓷,年能產近40億只盤碗,中國老百姓餐桌上三分之一的盤碗被它包了。
它不是景德鎮、宜興,也不是淄博、醴陵,而是有著中國北方日用瓷都之稱的千年瓷都——山西朔州·懷仁。
得天獨厚
在近千年的時間里,許多的名窯興衰起落,共同構建了燦爛的陶瓷文化。其中,地處雁門關外的懷仁窯是山西遼金時期著名的窯口。
懷仁市隸屬于山西省朔州市,是唐晉王李克用與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懷想仁人”之地。懷仁自遼代開始置縣,從地理上看,是山西北上內蒙的戰略要道,乃兵家必爭之地。
要制造出優質的產品,原材料的好壞尤為重要。懷仁有一種被當地人稱為“黑砂石”的礦物質,這是品質極高的陶瓷制作原料,地質專家沈永和將它命名為高嶺巖。它的特點是耐火度高,可塑性好,燒造出的瓷器胎體細密、潔白似雪。
依托此土,懷仁坐擁四大高嶺巖產地之一的美譽。景德鎮、唐山、淄博等知名陶瓷產業中心,均從懷仁購進高嶺巖。豐富的資源儲備為懷仁的陶瓷產業提供了穩定的基礎。
源遠流長
懷仁制陶歷史悠久。1937年,我國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教授在懷仁鵝毛河下游鵝毛口村發現一個規模較大的古石器制造場遺址,距今約一萬年,這是我國古代史前時期三大石器制造場之一。在位于縣城西南金沙灘的日中城遺址,出土了不少造型優美的漢代陶器,充分說明了當時懷仁制陶技術的成熟。
懷仁燒制瓷器有文字記載及實物遺存是從遼金時代開始的,發現的窯址有張瓦溝、小峪、吳家窯三處,史料中統稱“懷仁窯”。
乘勢而上
懷仁窯能在此時崛起,與它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有一定關系。
懷仁所屬的雁北地區隨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送于遼國,懷仁在遼時設縣,又處于邊界地帶,是遼與中原王朝重要的貿易樞紐。作為大同府的重要門戶,懷仁的政治及經濟地位開始提升,通過數次宋遼之間的戰爭,遼俘虜了大量的南方人口,其中就有經驗嫻熟的窯工。
生生不息
千年窯火,生生不息。
1949年,吳家窯陶瓷廠成立,它是懷仁第一家地方國營公有制企業;
1957年,雁北瓷廠成立;
1974年,懷仁縣陶瓷廠和城關鎮街道陶瓷廠成立;
1975年,懷仁陶瓷研究所成立……
這些陶瓷企業研制的產品如釉下五彩酒瓶、竹筍色釉瓶、雁翠瓷等工藝品,以及馬賽克、釉面磚等,贏得眾多榮譽,同時也為懷仁陶瓷的發展聚集了雄厚的人才和技術儲備。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陶瓷企業如雨后春筍,迅猛發展。
懷仁陶瓷產業園區幾乎每隔十年就會擴大一次,日用瓷產業規模占全國同類市場份額的8%左右,50%的產品出口歐美、中亞、中東等地區。
目前,懷仁有53家陶瓷企業123條生產線,有5萬多人在從事陶瓷相關工作,每秒鐘能生產近100件日用瓷器,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日用陶瓷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北方日用瓷都”。
如今的懷仁,把陶瓷產業作為全市產業轉型和實現工業新型化的首選目標,不斷做精做優日用陶瓷,大力發展高技術陶瓷,促進陶瓷產業市場化、高端化、品牌化和國際化,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打造“北方瓷都”的懷仁路徑,為懷仁市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